关于我们
Welcome to Dandong Kingdee co., ltd

公司动态

>公司动态>新闻中心>首页
您现在的位置  |

传统ERP遍地是项目,到处“烂尾楼”工程

浏览次数:7162发布时间:2007-12-6

 

  经历了20多年的磨难和发展,中国的ERP市场又开始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,而且大有“跃进”的迹象和势头,各ERP企业也纷纷打出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市场的产品,一时间,大大小小的企业ERP项目遍地开花,一片“繁荣”景象。然而,这些实施ERP的企业究竟如何了呢?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,据国内一个权威调查显示,企业ERP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只有不到30%。

  我们常说的ERP,英文为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,是二十年前由欧美引入到国内,其真正的含义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有效规划、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资源,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。按理来说,这是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,应该受到所有的企业的热烈欢迎和拥护,但是,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却在ERP的大门前犹豫彷徨。

  但纵观近十年来的市场发展,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的媒体,各种ERP失败的案例与总结的报道层出不穷,甚至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,而ERP“成功”的案例与总结,但无论在文章的数量、力度、深度等方面,都远逊于前者。而且,观之ERP失败的案例与总结,虽有模式化、面具化的趋势,但确有不少文章让我们看了之后,有一种酣畅淋漓、大呼痛快的感觉;而反观ERP成功的案例,却总是一幅温吞样子,不痛不痒,完全与成功这两个充满激情的字眼无关。

  ERP的成功项目在哪里?

  既然ERP并不缺乏成功,为何却不敢为成功高呼?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:

  一曰项目是成功的,但缺乏媒体和市场权威的重视。

  如果说ERP产业是江湖,是江湖就总会有大佬。可惜的是,绝大多数成功的ERP项目,是灯下看美人,美则美矣,但不清楚。大佬也有难啊!赞美吧,摸不清底细,万一是个幌子,一世英名,付诸东流。一旦被冠以某ERP产品的说客头衔,其感觉总是不好受的。因此,缺乏大佬的激扬文字,纵有一般喽啰在拼命摇旗呐喊,也掀不起滔天巨浪。

  二曰项目是成功的,但其成功关键不可大力宣扬。

  有人说中国的消费者,从来没有像成功的ERP用户那样,真真切切地享受了“顾客是上帝”的全面周到的服务。因为,ERP服务伊始,企业要确定该用户是否纳入本公司的战略客户、样板客户或者典型客户;一旦确定,就要帮忙查看部、省、市、厅等各信息化支持部门有无政策支持,若有,比如现金补贴,则赶紧帮助起草重大科技立项报告。该考虑的,不该考虑的,统统替客户考虑到。

  除此之外,ERP厂商还要建立用户与软件厂商、咨询机构之间的高层热线通道。这事儿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,一有风吹草动,要能够迅速直达各层面的负责人;这些都做完了之后,最后还要想办法跟用户达成一致意见:您哪,作为我们的样板工程,咱有什么重要客户,到您那里要参观,您得担当点;咱有什么重要活动,需要您上台活动胳膊的,您也得走两步;咱有什么重要文章,需要您露个面的,也得请您赏个脸。一句话,我们给您满汉全席的服务,您得给我们海陆空的支持。

  这些还不算,古人云:“食无定味,适口者珍。”又曰:“众口难调”。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,甚至同一个人的口味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也不一样,要想大家都满意,怎一个难字了得?能说服的说服,能绕弯的绕弯,用尽各种手段,使上十八般武艺,最后不过为了两个字,“开发”!

  没法子,这就是咱的典型客户,咱得好好伺候。惹恼了,这项目暂停或停了,间接损失可大了,再假如闹出像“四大名捕”这出戏来,想声名远扬、传播悠远,是件容易又轻松的事情。因此,哪怕再苦再累,哪怕投入大于产出,咱也得做!即使做上一年两年的!

  所以,不是咱在宣传ERP成功项目时故意采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策略,是实在没法子说清楚。一旦说清楚,每个项目都要这样做,那不亏大了。

  三曰项目是成功的,但只是局部的成功。

  虽说“顾客是上帝”,但这是典型用户、战略用户才能享受的服务。至于“非典”用户,实在不好意思,只能暂时享受“成功实践”的复制、移植服务。至于“成功实践”的具体内容,移植后会不会产生“排异反应”,那都是没办法的事。中国人喝洋鬼子墨水的当上的还不够么?前有李德,后有施拉普纳,跟着洋鬼子拉车,只有做车轱辘的份。

  人常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用一个、几个企业的管理模式、方法、流程、表单来要求其他企业标准化,其要害不只在于抹煞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,且企业只要稍有变动,便不得不冒伤筋动骨的危险。这就好比让江浙一带的女孩子,穿上郑海霞的服装,可行么?愿意么?既然买了服装,穿了又不合身,要么大刀阔斧重新加以裁剪,能用则用;要么只有束之高阁,成为“烂尾楼”!一个成功却有着明显局限的项目推广开来,结局往往不是不了了之,就是厂商和企业的双重失败。